百年百企|“放牛娃”书写传奇造车史

百年百企|“放牛娃”书写传奇造车史

facai369 2024-10-29 旅游美食 46 次浏览 0个评论

要谈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就绕不开吉利汽车。作为我国第一家民营车企,创立之初,吉利就立志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作为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是怎样走上造车之路的?吉利如何在一片质疑声中,成功收购世界汽车“名片”沃尔沃?短短的30多年里,吉利又是如何从无到有,跻身世界500强?吉利未来最新的发展战略又是什么?

首家获得“准生证”的民营企业

2001年11月9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吉利JL6360”终于出现在国家经贸委第六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上,结束了其没有“准生证”的生涯,吉利也成为了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第二天,中国在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条新闻几乎同时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能否进入《公告》,几乎决定了吉利的“生死”。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中国汽车制造业有六年的保护期,在这期间,进口关税将逐级下降,进口配额将彻底取消,到2006年7月1日,整车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将分别降到25%和10%的最终目标税率。

在这之前,国际上,汽车业被一场全球性的兼并重组浪潮席卷,以福特、通用、大众、日产为首的几大汽车集团笑傲全球市场。入世之后,包括吉利在内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甚至可能遭受“毁灭性”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汽车还是一件奢侈品。但改革开放已经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拥有轿车也从“梦想”逐渐走向“现实”。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见的通知》等都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李书福似乎总能敏锐地察觉到这样的重大机遇。在创立吉利之前,他已经“身经百战”,从开照相馆、生产冰箱、创办装潢材料厂,再到开摩托厂,“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尤其是踏板式摩托车,更是成为其在相关领域率领团队实现从“0”到“1”突破的经典案例。 “当时很多人也不相信我们会生产出摩托车来。结果中国大陆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就是吉利搞出来的,后来所有的摩托车厂都学我们!”

“汽车不就是摩托车再加两个轮子吗?”李书福轻描淡写地说,但他知道,成功的难度岂止是增加了一倍。首先就得选好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方向错了,跑得越快,离成功就越远。经过深思熟虑,李书福当机立断,将对标对象选定为当时国内销量最好的低价轿车天津夏利,他的战略就一条:“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吉利的加入犹如一条“鲶鱼”,迅速引起了车企间的“价格战”。3万元买一辆车,放在今天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吉利一度将最低售价调整到了2.99万元,以至无人再敢应战。

“低价策略”让吉利成功积累了自主创新的资本,但低端市场毕竟有限,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2007年,吉利发布《宁波宣言》,做出了战略转型的决定,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吉利转向“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和企业的道德战”。李书福毅然决定将“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停产,用“新三样”(自由舰、金刚、远景)完全替代,逐步从成本导向的思维转向核心竞争力的思维。

“蛇吞象”跨国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瑞典哥德堡,吉利与福特在一份协议书上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吉利以100%的控股,成为沃尔沃轿车公司(以下简称“沃尔沃”)的实际控制者。

作为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因节能、环保和安全性闻名全球,而这些特质也恰好是李书福最为看重的。1999年,美国福特公司收购了沃尔沃,用尽千方百计,也没能扭转其一直亏损的状态。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福特亟需现金流度过危机,出售沃尔沃被提上日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进入新世纪,吉利便大刀阔斧地实施转型升级。通过“去家族化”改革,明晰股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不断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吉利苦练内功,从而建立了走出去的勇气和信心。

但要在短时间内提升研发、创新、成本控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李书福深知,必须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招揽顶尖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收购海外成熟的技术和汽车公司。

有过参股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伦敦出租车公司和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的成功经验后,2008年7月,吉利第一次向福特发出了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全面计划意向书,开始了艰难的谈判。

为了说服福特,李书福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谈判团,“挖来”了四位业内熟悉此类并购业务的顶尖精英。关键时刻,他甚至亲自上阵,应答工会抛出的难题。

一切谈妥了,但到要拿出真金白银时,吉利犯难了。最开始吉利也想到去银行贷款,但只从建设银行浙江分行贷来了2亿美元。后来尝试向各类基金公司等多种融资渠道筹款,均遭到拒绝。

一番探索之后,吉利开始尝试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吉利团队开始奔走于北京、上海、天津、珠海、东莞、成都、大庆等10多个城市,希望可以获得地方政府资金的支持。

吉利采取了“在哪里投资,未来基地就落户在哪里”的融资策略,以期用投资建厂吸引地方投资,达成合作共赢的成果。

最终,吉利筹齐了“聘礼”,迎娶了这位“欧洲公主”。2010年8月,吉利正式完成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外界的质疑却因此没有停止:吉利是否有能力让沃尔沃起死回生?

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吉利秉持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原则,区隔沃尔沃豪华车模块和吉利大众模块。而后,通过提供资金、战略赋能、市场赋能,迅速“激活沃尔沃”。最后,吉利通过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联合入股“领克”等形式,逐步从财务、生产制度、采购到技术研发等领域实现与沃尔沃的全方位融合,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0年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周年的日子。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跟我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个奇迹。其实我想说这并不是什么奇迹,只要认准方向,尊重客观规律,然后扎扎实实地推进和努力,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2021年10月,沃尔沃汽车宣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标志着沃尔沃汽车为期十年的转型之路实现了预期目标,开启了发展全新篇章。

“放牛娃”的汽车强国梦

2020年2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国际经贸形势复杂,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都受到严重冲击。尽管如此,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2020年,吉利仍实现了累计销售超132万辆的成绩,连续四年夺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2021年1至11月,吉利汽车集团总销量116.9万辆,市占率达到6.13%。

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大变革的风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将重塑传统汽车行业格局。吉利也在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5年,吉利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甲醇四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

时隔六年,2021年11月,吉利又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通过构建起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和智能能源体系、智能制造体系、智能服务体系来推动“智能吉利2025”战略高效实施。通过“九大龙湾行动”,保障“智能吉利2025”战略全面落地实施。

“我们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李书福认为,“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坚定信念,只要我们坚持打基础、练内功并坚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在兼顾各合作方的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广泛协同、开放合作,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如今,吉利控股已连续10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汽车王国”。回顾吉利多年来不断前行的奋斗之路,其实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筚路蓝缕、不断向前的发展历程。

创业至今,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小时候放过牛的李书福曾亲书长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他动情地写道:“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总是有人帮助牵着鼻子,不会走错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自阳光下的花朵,本文标题:《百年百企|“放牛娃”书写传奇造车史》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