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多孩子,检察官们勇敢“跨界”
——走访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守护明天》第二季主创人员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郑赫南)“一位老婆婆打电话到我办公室,她说小孙子看了第一季节目后不再泡网吧了,婆婆在电话中叫我‘守护明天的检察官’,我挺喜欢这个称呼的。这样的鼓励,正是我们主讲《守护明天》第一季后依然继续前行的动力……”10月11日,主讲人、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检察官王亮在“大型未成年人法治系列节目《守护明天》第二季首映式”上这样表示。
10月14日起,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下称未检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称总台)社会与法频道联合制作的《守护明天》第二季在社会与法频道播出。此前,第一季获广泛好评,观众到达率位居同类节目首位,并荣获全国首届公益类节目优秀作品奖。
每个事例都是真实案件
13岁的小军流落街头,为生存加入黑恶势力团伙,成为“金牌打手”,吸毒、打架、非法拘禁,先后“七进宫”……
“原本单纯柔弱的少年,为何会变得冷酷凶残?当我翻开一本本厚厚的卷宗时,我的内心既震惊又痛心……我就想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主讲人、湖北省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检察官阮雪芹在节目中所讲述的,是她和同事们办理的一起真实案例。
据悉,《守护明天》第二季共10期,包括《培训班里的“黑手”》《一时冲动惹祸端》《破碎的童星梦》《混在“黑社会”的少年》《我被父母出卖了》《女儿雇凶杀父的背后》《运毒少女》《我为何着了魔》《迷失的父母孤独的儿》《看了不良视频后》。
每一集节目均包含检察官说案、情景剧、专家点评等环节。来自全国未检一线的10位检察官担任主讲人。检察官们通过发生在未成年人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检察官讲述的同时,演播室播放相关视频,涉及内心独白、家庭伦理冲突等方面会有情景剧展示,其间插入专家点评讨论、分析成因,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建议等。在演播室现场,检察官、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作为观众,在主持人组织下参与互动。
“每期节目关注的事例,都是检察官办理的真实案例。”《守护明天》第二季总导演喻佳告诉记者,节目在制作中尽量避免用“故事”字样,即便是演员展示的情景剧环节,也是取材于办案笔录、检察官办案札记等,旨在让讲述更真实丰满、更触动人心。
与第一季的9期节目主要关注未成年人和家长等个人自护意识、法治意识等不同,第二季的10期节目更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即家庭、学校、网络、社会这四大环境,这是因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受到犯罪侵害,往往与其所处的不良环境有关。因此,第二季涉及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更加广泛、深入,更注重“解决问题”的制度建设,希望通过机制、法律制度的完善推进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此,节目特意邀请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成效突出的部分检察机关相关负责人、国家有关机构相关负责人到现场互动,介绍国家法律、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最新动态。
检察官以案释法十分“走心”
“孩子,你若有温暖,国家便温暖;你若得光明,国家便光明。”“希望拉上一把那些站在悬崖口的孩子们;希望推上一把那些因为受到犯罪侵害不敢前行的孩子们。”“希望有朝一日未检部门无案可办,所有的未成年人都能远离犯罪……”
“这些金句,都来自10位主讲人,每个人的讲述都深深打动了我们。”《守护明天》项目制片人苏大为对记者说。
这10位来自全国未检一线的检察官是: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检察院王文婷,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李雨聪,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顾琤琮,湖北省检察院未检处阮雪芹,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黄旻,山西省阳泉市检察院郭志燕,云南省德宏州检察院杨晓华,河南省登封市检察院顾贝蕾,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王亮,江苏省连云港市检察院王帆。
其中,王文婷、顾琤琮、郭志燕、王亮参加过第一季的制作,这次又入选了第二季。据介绍,《守护明天》最初的灵感来自2016年以来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所有主讲人都是从优秀的巡讲检察官中产生。
“10位主讲人的个人素质非常高,我们的录制都是‘一遍过’!”在首映式上,总台主持人张越对检察官们赞誉有加。
据悉,10期节目均属于“准直播录制”,对主讲人要求很高。检察官们在繁忙工作之余,要写作、还原案例,把法言法语转化为电视语言,要学会面对灯光、嘉宾、几百名观众,在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进行精彩讲述。“检察官们以案释法十分‘走心’,克服了各种困难,实现了‘跨界’普法。”喻佳说。
合作中,检察官们让工作人员们感受到“两面”——关护孩子时的温情无限,维护法律尊严时的凛然正义。来自上海的顾琤琮,虽然看起来秀气文弱,但在讲述网络性侵幼女案时,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各种推脱,她义正辞严地表示:“检察官认为,依据我国刑法……”那一刻,导演组深刻感受到她作为检察官在理性、克制的背后,内心深处对犯罪行为的愤怒、鞭挞。
所有努力旨在形成保护合力
“妈妈将8岁的女儿恩恩(化名)送到培训班学习围棋,没想到孩子在培训班竟被男老师侵犯,恩恩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王文婷讲述的《培训班里的“黑手”》,关注的是未经严格“把关”的教学辅助人员,在辅导班、兴趣班等“教学幌子”之下,对儿童实施猥亵等性侵害问题。
对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建议,对相关从业人员有过侵害儿童行为的要给予“从业禁止”,对其不良行为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信息公开。
是否已经有些地方开始试行上述制度?演播室现场,上海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处长吴燕表示,2017年7月,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推动相关部门在该区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要求教育、培训、医疗、文化体育场馆等以未成年人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招录工作人员时,要进行入职查询。上海市检察机关也在积极推动在全市范围建立相关制度。“希望能尽快立法,建立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吴燕说。
据悉,在每一集案例讲述过程中,专家们都会提出中肯的意见,地方检察机关一些好的做法、相关部委正在积极构建的制度等,都得到推介。
姚建龙、佟丽华等专家们非常用心,不仅专业精到,而且不辞劳苦。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姚建龙教授,在拍摄第一季过程中恰好在新疆出差,于是抽出一天飞到北京参加拍摄,而后再返回新疆,三天中飞行一万公里,令人感动。在首映式上,姚建龙、佟丽华对《守护明天》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最高检和总台专业的合作,均给予高度评价。
记者了解到,在节目制作中,所有人都特别“走心”——
主持人张越老师不仅专业,而且表达出对未成年人的深切理解关爱、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健康化的美好期待。在录制前,张越还曾为十名检察官主讲人作了辅导培训,双方都觉得十分获益。
摄影师拍摄了入罪少年在和多年未见的妈妈见面后,用戴着手铐的手擦去妈妈椅子上的雨水……这一编辑语言,让观众体会到安静的剧情下,涌动着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会想到孩子虽然犯罪了,但他本性善良,成长环境给他造成的童年伤痕更值得全社会深思。
“情景剧”表演中的“妈妈”、“问题少年”扮演者,都是参加过第一季节目表演的演员。他们都特别愿意参与,因为觉得为小朋友们制作《守护明天》是特别有意义的事儿。
谈及与最高检未检办的合作,苏大为感慨地表示:“未检办的同志们人好、专业,和我们沟通非常顺畅。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他们在检察官选拔、案例选择、主题方向、联系观众、内容把关等各方面,都付出了大量心血。而这些,都是在他们本已十分繁忙的日常工作上又增加的担子。他们让这档节目更加专业严谨,两年合作下来,大家已成为默契的工作伙伴。”
“一切努力,都是希望全社会形成合力,让所有孩子生活的环境更安全、免遭伤害。”采访最后,苏大为说。